字:
关灯 护眼
乐文小说网 > 以我之文,铸你之冕 > 第三章 图书馆的密语

第三章 图书馆的密语

学校的图书馆坐落在一片茂密的香樟树旁,即使在午后最炽烈的阳光下,这里也显得格外幽静清凉。巨大的落地窗外,树影摇曳,光影被过滤成柔和的斑点,洒在深褐色的木质书桌上,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纸张特有的干燥馨香,以及一种近乎凝滞的、令人心安的时间感。

期中考试后,一年一度的市级学科竞赛提上了日程。马嘉祺毫无悬念地入选了数学和物理竞赛组,而丁程鑫,则因其出色的文科素养和几次征文比赛的亮眼表现,被语文老师点名参加古典文学鉴赏与创作竞赛。

于是,放学后和周末的图书馆一角,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。

起初,他们只是默契地占据着同一张长桌的两端,像两颗各自沿着固定轨道运行的行星,互不干扰。马嘉祺的面前总是堆着厚厚的《奥数经典》、《高等数学导论》,以及写满复杂演算过程的草稿纸。他的眉头时而微蹙,时而舒展,笔尖在纸面上移动得飞快,发出稳定而规律的沙沙声,像某种精准的计时器。

丁程鑫这边则是另一番景象。摊开的是《古文观止》、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,还有他自己那本厚厚的、皮质封面的灵感札记。他会长时间地凝视着某一句诗词,手指无意识地在书页边缘摩挲,偶尔提笔在札记上记录下零星的感悟,或者一幅与诗词意境相关的、信手勾勒的小画。他的安静,是一种充满内在涌动的、富有生命力的安静。

打破这种“各据一方”状态的,是一道关于《春江花月夜》意象解析的讨论题。

丁程鑫咬着笔杆,盯着题目要求,脸上浮现出些许困惑。这道题要求分析诗中“月”的意象如何随着时空和情感流转而变化,并探讨其背后的宇宙意识。他感性上能捕捉到那种浩渺与幽微并存的美感,但要用精准的语言将其层层剖析,构建出清晰的逻辑框架,却觉得有些力不从心。思绪像一团缠绕的丝线,找不到那个可以轻易抽出的线头。

他抬起头,目光不自觉地投向长桌的另一端。马嘉祺正戴着一副黑色的耳机,隔绝了外界的一切杂音,完全沉浸在他的数学世界里,侧脸线条在柔和的光线下显得格外专注。

丁程鑫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拿起习题册,轻轻走了过去。

他停在马嘉祺身边,阴影投落在书页上。马嘉祺若有所觉,抬起头,摘下一只耳机,用眼神投来一个询问。

“那个……有道题,想听听你的看法。”丁程鑫将习题册推过去,手指点在那道题目上,声音压得很低,生怕打破了图书馆的宁静。

马嘉祺接过册子,快速浏览了一遍题目。他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沉吟了片刻,然后拿起笔,在旁边的空白草稿纸上画了起来。他不是在写文字解析,而是画了一个简单的时间轴,又在旁边标注了几个关键词:“升——悬——斜——落”,对应着诗中月亮的位置变化。

“文学我不懂,”他开口,声音同样低沉,带着一种理性的冷静,“但任何变化,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参数的演变。你可以先把‘月’作为一个核心观测对象,把它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坐标变化提取出来,这是骨架。”

他指着时间轴:“然后,再对应每个坐标点,填入诗人由此生发的情感参数,‘共潮生’的壮阔,‘照离人’的相思,‘落摇情’的惆怅。情感是附着在骨架上的血肉。”

丁程鑫看着他笔下那个简洁明了的框架,眼睛渐渐亮了起来。马嘉祺这种近乎“建模”的分析方式,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,精准地剖开了那团纠缠的丝线,为他理出了清晰的脉络。他之前一直困在情感的体验里,而马嘉祺则为他搭建了一个可以安置这些体验的逻辑容器。

“我明白了!”丁程鑫语气带着一丝兴奋,“就像你把一个感性的问题,用理性的程序语言重新编译了一遍!”

马嘉祺的嘴角似乎几不可见地向上弯了一下,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。“能理解就行。”

问题解决了,丁程鑫却没有立刻离开。他的目光被马嘉祺桌面上那副黑色的耳机吸引了。“你听的什么?纯音乐吗?”

“嗯。一些没有歌词的钢琴曲或者白噪音,帮助集中注意力。”马嘉祺说着,鬼使神差地将摘下的那只耳机,递向了丁程鑫,“要试试吗?”

这个动作做出后,两人都愣了一下。马嘉祺似乎也没想到自己会发出这样的邀请,手指微微顿住。

丁程鑫看着那只悬在空中的、戴着黑色耳机的耳朵,心脏莫名漏跳了一拍。图书馆太安静了,安静得他能听到自己逐渐加快的心跳声。他迟疑了不到半秒,便伸手接过了那只耳机,小心翼翼地塞进了自己的右耳。

瞬间,舒缓而空灵的钢琴旋律如同清澈的溪流,涌入了他的耳膜。是那首著名的《River Flows In You》。音乐的包裹感极强,将外界的杂音完全隔绝,创造出一个独属于声音的私密空间。而在这个空间里,他不仅能听到音乐,还能清晰地听到身边人马嘉祺清浅的呼吸声,以及自己那有些过响的心跳。

他们之间,第一次,通过这根细细的耳机线,连接了起来。

丁程鑫没有回到自己的座位。他就势在马嘉祺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,重新翻开自己的习题册和札记,开始按照马嘉祺提供的框架重新组织思路。马嘉祺看了他一眼,没有说什么,只是将播放器的音量稍微调低了一点,然后也重新戴好了另一只耳机,继续他的演算。

于是,图书馆的这个角落,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氛围。两人共享着同一段旋律,各自埋首于截然不同的知识领域。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,书页翻动的声音,混合在悠扬的钢琴曲里,不再显得突兀,反而交织成一种和谐的背景音。

偶尔,丁程鑫会遇到一个不太确定的典故,他会轻轻碰一下马嘉祺的胳膊,低声询问。马嘉祺如果知道,会言简意赅地回答;如果不知道,则会拿出自己的手机,默默帮他查询。而马嘉祺在攻克一道极其复杂的物理难题时,眉头紧锁,丁程鑫则会安静地不去打扰,只是在他终于解开,眉宇舒展的瞬间,递过去一个带着笑意的、了然的眼神。

他们不再需要过多的语言。音乐构筑的静谧空间里,一种超越言语的默契正在无声地流淌。

时间在书页和音符的缝隙中悄然流逝。当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橘红色,透过巨大的玻璃窗,为整个图书馆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时,马嘉祺终于合上了最后一份习题集。

他转过头,发现丁程鑫不知何时已经趴在了桌子上,枕着摊开的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,睡着了。那只黑色的耳机还塞在他的右耳里,柔和的音乐仍在缓缓流淌。他的呼吸均匀绵长,浓密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,在眼睑下投出安静的阴影。夕阳的光线落在他柔软的发丝和半边脸颊上,绒毛清晰可见,显得格外恬静。

马嘉祺的动作不自觉地放轻了。

他没有立刻叫醒他,也没有收回那只耳机。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,看着窗外漫天绚烂的晚霞,又看看身边安然入睡的少年。图书馆里依旧安静,钢琴曲在两人之间循环播放,像一条温暖的、无形的纽带。

一种前所未有的、宁静而柔软的情绪,在他素来冷静的心湖里,轻轻荡漾开来。

许久,丁程鑫的眼睫颤动了几下,缓缓睁开。他还有些迷糊,意识到自己竟然睡着了,脸上瞬间浮起一丝赧然。他直起身,揉了揉眼睛,发现马嘉祺正看着窗外,似乎并未注意到他的窘态。

“我睡了多久?”他小声问,连忙将耳机取下,递还给马嘉祺,指尖不经意地触碰到了对方微凉的指尖,带来一阵微小的电流感。

“没多久。”马嘉祺接过耳机,熟练地缠绕好,声音平静,“天快黑了,该回去了。”

“嗯。”丁程鑫点点头,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。两人并肩走出图书馆,夏末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,吹散了在室内积蓄的暖意。

“今天……谢谢你的音乐,还有那道题的思路。”丁程鑫走在香樟树的阴影下,轻声说。

“不客气。”马嘉祺回应,顿了顿,又补充道,“你的札记本上,那幅根据‘江流宛转绕芳甸’画的小画,很有意思。”

丁程鑫惊讶地转过头:“你看到了?”

“嗯,不小心瞥到的。”马嘉祺目视前方,语气依旧平淡,但耳根却不易察觉地微微泛红。

丁程鑫笑了起来,眼睛弯成了好看的月牙。他没有再追问。

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在身后交叠在一起。图书馆的密语,藏在共享的旋律里,藏在指尖无意的触碰间,也藏在那句轻描淡写却暗含关注的“不小心瞥到”之中。一种名为“靠近”的情愫,在那个下午,悄然生根,悄然发芽。

推荐阅读: 以我之文  铸你之冕什么意思  以我之文  铸你之冕出自哪里  以我之微光  铸国之荣光  以我之笔  叙你之心  以我之笔续你之心意思  以我之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