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7章 平壤风波
李世民的手指重重戳在地图上,沿着辽水划过一道弧线:“高句丽在入冬前,将不少兵力收缩至深山老林,以为凭借天险和寒冬可保无虞。
其辽水以东、平壤城以北的各处山城,守军孤立,补给艰难。
这个冬天,对他们而言,是煎熬;对朕而言,却是天赐的良机!”
他的声音斩钉截铁,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:“朕要在这个冬天,拔掉这些钉子!让辽东之地,再无反复之患!”
李勣眼中精光一闪,立刻领会了皇帝的意图:“陛下英明!我军虽疲,但得此御寒之物,士气大振,可堪一战。
而高句丽各城分散,天寒地冻,互相难以救援,正是逐个击破之时!”
侯君集更是摩拳擦掌:“陛下,末将愿为先锋!定叫那些高句丽蛮子,在这冰天雪地里也尝尝我大唐铁骑的厉害!”
苏定方也沉声道:“可集中精锐,利用雪夜或恶劣天气掩护,奇袭攻城,必能收奇效。”
“正是此理!”李世民目光灼灼,“李勣,你总领全局,坐镇辽东城,调度粮草,安抚新附。
侯君集、苏定方,你二人各领一支精兵,以缴获之高句丽马匹与我军耐寒士卒组成快速奔袭之师,不必携带过多辎重,轻装简从,就食于敌!”
他顿了顿,语气森寒:“目标,辽水以东,平壤城以北,所有仍在高句丽掌控之中的大小城寨!
限尔等,在开春之前,将其尽数荡平!所得粮秣财物,尽数分与将士,以战养战!”
“臣等领旨!”三将轰然应诺,眼中燃烧着战意。因顿兵已久的憋闷,此刻终于找到了宣泄的方向。
皇帝的意志,伴随着分发的温暖衣物,迅速转化为唐军的行动力。
一支支经过休整、恢复了部分体力的精锐部队,在侯君集、苏定方等将领的率领下,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,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辽东的无边雪原。
这个冬天,战争的形态发生了改变。
不再是数十万大军堂堂正正的对垒,而是变成了小股精锐在极端天气下的渗透、突袭与强攻。
……
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。
平壤城内,在最初的狂喜过后,气氛逐渐变得微妙而紧张。
渊盖苏文以雷霆手段稳定了局面。大赏三军使得他在普通士卒中的威望如日中天,“莫离支万岁”的呼声偶尔还会在军营中响起,这无疑是对王权的巨大挑衅。
对宗室和不安分贵族的监视与控制也日益严密,那支秘密集结的五千精锐,如同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利剑,随时可能落下。
高藏王最初那点重掌权柄的幻想,在渊盖苏文日益强硬的姿态和冷酷的手段面前,迅速冰消瓦解。
他依旧被困在深宫,发出的诏令甚至难以传出宫门,一切大小事务,皆需“禀报”莫离支府裁决。他再次变回了那个郁郁寡欢的傀儡,只是内心对渊盖苏文的怨恨,与日俱增。
这一日,渊盖苏文正在莫离支府中听取各方汇报。
“唐军确已全部退入辽东城,斥候回报,其外围警戒森严,李勣部骑兵活动频繁,无隙可乘。”军务官禀报。
“国内诸城,除少数边远地区尚有零星抵抗,大部已遵莫离支号令,正在整修城防,征集粮草。”政务官接着说道。
“嗯。”渊盖苏文微微颔首,这些都在他预料之中。他更关心另一个问题,“王室那边,近日有何动静?”
心腹将领压低声音:“高藏王称病不出,但据宫内眼线回报,他私下里曾焚烧祭文,诅咒……诅咒莫离支。
几个老宗室近日秘密聚会数次,内容不详,但似乎与‘清君侧’有关。”
渊盖苏文眼中寒光一闪,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:“跳梁小丑,不知死活。继续盯着,收集证据,看看还有哪些人参与。时机一到,一并清算!”
他深知,内部不靖,就无法全力应对未来唐军的威胁。他必须在自己还有绝对武力优势的时候,将这些隐患彻底铲除。
然而,没等渊盖苏文率先发难,一场针对他的阴谋,已然在暗处悄然酝酿。
主导者并非高藏王——他缺乏这个胆量和能力——而是以王室耆老、自诩忠臣的大对卢渊净土为首的一批宗室和贵族。
他们无法忍受渊盖苏文日益膨胀的权势和对王室的蔑视,更恐惧他会彻底架空王室,甚至取而代之。
“唐军已退,渊盖苏文依旧把持朝政,囚禁大王,屠戮忠良,此乃国贼也!”
密室中,渊净土须发皆张,对几位参与密谋者慷慨陈词,“若不除此獠,高句丽不亡于唐,亦将亡于渊盖苏文之手!”
“然大对卢,渊盖苏文手握重兵,爪牙遍布全城,我们如何下手?”有人担忧道。
渊净土眼中闪过一丝决绝:“硬拼自然不行。但他在明,我们在暗。
他每日往返于府邸与各处城门巡视,这便是机会!
我已重金收买了他身边一名亲卫,可在其饮食中下毒!
即便毒他不死,也能令其虚弱,届时我们便可联合宫中侍卫,控制王宫,以大王名义下诏,宣布其罪状,夺其兵权!”
这个计划风险极大,但已被逼到墙角的宗室们,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。
他们详细商议了动手时间、联络信号以及事成后如何接管城防等细节,却浑然不知,他们的一举一动,早已在渊盖苏文密探的监视之下。
莫离支府。
渊盖苏文听着心腹关于渊净土等人密谋的详细汇报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只有眼神越来越冷。
“他们倒是选了个好时候。”他嗤笑一声,“以为唐军退了,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我了?真是天真得可笑。”
“莫离支,是否立刻动手,将他们一网打尽?”心腹将领杀气腾腾地问。
渊盖苏文摆了摆手:“不急。让他们再准备得充分些,证据也更确凿些。届时,本莫离支要以‘谋逆’之罪,将这群蛀虫连根拔起,正好借此机会,彻底清洗朝堂!”
…………